随着北京冬奥盛会举办,速度滑冰、越野滑雪、无舵雪橇、冰球、冰壶……一个个原本对中国老百姓来说相对陌生的冬奥项目,如今已被大家广为熟知和喜爱,提起滑雪板、滑雪杖、雪鞋、冰刀等比赛用具,冰雪运动爱好者们更是如数家珍。其实,冰雪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,古代的冰雪用具的样式也不少。木马,即以木为马,是文献记载中最常出现的冰雪用具之一。《元一统志》记载,“木马形如弹弓,长四尺,阔五寸,一左一右,系于两足,激而行之,雪中冰上,可及奔马”。这种弧形木马,可高速滑行于冰雪之上,在鄂伦春、鄂温克、赫哲、女真等北方游猎民族中被广泛使用。
清代以后,木马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逐渐演变为滑雪踏板和滑冰踏板两种。滑雪踏板。根据《黑龙江志稿》中的记载,“赫哲人捕兽之器曰踏板。值雪深数尺,以木板长五尺,贴缚两足,手持长杆,如泊舟之状,划雪上,前进则板乘雪力,瞬息可出十余里。”这种踏板在雪上滑行时需借助木杖支撑前进,同我们现在使用滑雪板、滑雪杖进行的双板滑雪运动颇为相似。滑冰踏板,是冰鞋的早期雏形。根据清代《皇清职贡图》中的记载,“七姓”(赫哲族的一个分支)以渔猎为生,“遇冬日冰坚,则足踏木板,溜冰而射”。《皇清职贡图》中所绘的七姓男子所穿踏板,短小灵活,前尖后宽,有一定弧度,不必借助外力即可滑行。冰鞋是在滑冰踏板的基础上底部安装铁制冰刀或铁齿而成。清军入关将北方民族的滑冰技艺也一同带进了北京,乾隆帝在《冰嬉赋》序言中说道,“国俗有冰嬉者,护膝以芾,牢鞵以韦。或底含双齿,使啮凌而人不踣焉。或荐铁如刀,使践冰而步逾疾焉”。可见冰鞋此时已衍生出两种形制:一种装有冰刀,可以迅捷地在冰面上滑行;一种是下有双齿,可以防止在冰面上滑倒。冰嬉比赛中的抢等和抢球两个项目,就分别使用了这两种冰鞋。
宋代所谓“凌床”,即在冰面上的坐床,明清时期又有“拖床”“冰床”等名,满语称为“huncu”,主要由人力牵引。
北宋著名文学家、科学家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,“信安、沧、景之间(即现在的河北霸州、沧州一带),冬月作小坐床,冰上拽之,谓之凌床”。这种冰上的交通工具用一块大木板制成,由人在前面拉拽,往来穿梭于结冰的河流湖塘,既可运货又可载人。明代《帝京景物略》记载,“冬水坚冻,一人挽小木兜,驱如衢,曰冰床”,此处的“冰床”为一人牵拉的一种木制的简便轿子。刘若愚在《酌中志》中记述了皇太子乘坐冰床前去拜见修道中的嘉靖帝的故事,其中写到“至冬冰冻,可拖床,以木板上加交床或藁荐,一人前引绳,可拉二三人,行冰如飞……世庙(明世宗朱厚熜)晚年尚玄修,多居西内。嘉靖壬寅正月十六日,皇太子自宫中往见,绝河冰而过”。这里的“交床”类似于马扎,“藁荐”则指草垫子,将其置于木板之上,即可成为简易的冰床。作为人们冬季户外的出行方式和娱乐消遣,乘坐冰床在明代的北京城十分盛行。当时的什刹海一带,常有人将数张冰床并在一起,铺上毡毯,约集亲朋密友,驰于冰上,饮酒作乐。《天启宫词一百首》中就有“西苑冬残冰未澌,胡床安坐柘黄衣。行行不藉风帆力,万里霜原赤兔飞”的诗句,诗后注释“西苑池冰既坚,上(明熹宗朱由校)命以红板作拖床,四面低阑,亦红色,窄仅容一人。上坐其中,诸珰于两傍用绳及竿,前引后推,往返数里,瞬息而已”。可见当时上自皇帝,下至达官贵人以及平民,皆以乘坐冰床为快事。清代的皇帝和王公大臣同样热衷于乘坐冰床。御用冰床不但装饰华美,还设有保暖的氈帷。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钱维城所作《御制雪中坐冰床即景》绘制的诗意图可以看到当时冰床的样式,最前方黄幄冰床即为乾隆乘坐的冰床,其底部似船,上部黄幄形似轿厢,另有宝座冰床以及直辕冰床跟随其后。这些特制的冰床,专供乾隆帝于冬日里在太液池上乘坐滑行,观赏雪景。❖《冰嬉图》中乾隆帝所乘冰床
狗车,顾名思义就是以狗牵引的车。它虽称作车,却又无轮,只可行于冰雪之上。
《元一统志》记载,“狗车以木为之,其制轻简,形如船,长一丈,阔二尺许,以数狗拽之……可于冰上雪中行之”。这里的狗车,形状似船,冰面与雪上皆可通行。元代在东北地区设有“狗站”(官设驿站的一种)作为运输的枢纽,狗车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。马可波罗在其《游记》中写到,“这里的人们保持着他们祖先的习俗和生活方式……为了能够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进,人们制造了一种交通工具……没有车轮,底部平直,而前端翘起呈半弧型,这种结构特别适合在冰上轻松行驶……他们用来拉橇的狗……非常强壮,并且习惯于拉雪橇。”狗车经过长期的使用,已不仅仅限于用犬只作为牵引动物,扩展为驱使马、牛等大型牲畜来牵引,也被称为“爬犁”。《黑龙江外记》中记载,“扒犁,国语曰法喇,制如凌床,而不施铁条,屈木为辕,驾二马,行雪上,疾于飞鸟。或曰,此元时蒲与路之狗车。然今日不见有驾狗者,惟闻吉林属赫哲、斐雅哈等处,役犬如牛马,号使犬部。所谓狗车,当在其地”。这里的“法喇”“扒犁”“爬犁”都属于畜力雪橇。清代也广泛使用爬犁,乾隆帝曾留下一首诗来描绘《法喇》:“服牛乘马取诸随,制器殊方未可移。似榻似车行以便,曰冰曰雪用皆宜。孤篷虽逊风帆疾,峻坂无愁衔橛危。太液拖床龙凤饰,椎轮大辂此堪思。”《竹叶亭杂记》也记载,“(黑津)冬时水冻,坐爬犁驾狗而行,或五、或七、或十一、或十三,日行可六七百里。”这里的“黑津”即赫哲,狗驾爬犁在赫哲族中被广泛使用,因此他们又有“使犬部”之称。乾隆朝《皇清职贡图·赫哲》生动描绘了赫哲人使用狗车的形象,并附说明“夏航大舟,冬月冰坚则乘冰床,用犬挽之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的“狗车”(“爬犁”)也被称作为“冰床”,可见当时或已对这两者的概念不做区分,凡是在冰雪上由人或牲畜拖拽的拖床,皆可称之为“冰床”。无论是木马、冰床还是狗车,冰雪用具起初都是我国古代人民在认识和驾驭冰雪的过程中,创造出来的在冰雪上运物载人的生产生活工具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它们又逐渐发展成为宫廷和民间各种体育娱乐活动的用具,得到了继承与发展,进而在冰雪用具的发展历史中,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冰雪文化。版权声明:本号文章、档案插图、音视频等版权均归“皇史宬”公众号(ID:mingqingdangan)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!近期文章:
☆ 宫中烟花庆升平
责任编辑:卢 溪 美术编辑:丁 威
投稿信箱:HSC1925@126.com